皖 西 闻 档 (第一期)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档案馆 发布时间:2023-08-16 08:31
字号:

    【山东淄博临淄区档案馆鉴定划控“关口前移” 档案开放规范有序制定标准。在接收进馆档案时,区档案馆制定了《档案鉴定划控标准》,确定了3大项19条需列入控制开放档案范围的条目,明确告知立档单位凡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档案均不可开放,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档案可依法依规直接开放或依申请开放,既确保了档案信息安全又扩大了档案开放范围,拓宽了档案开放空间。细化流程。区档案馆将移交进馆的档案鉴定开放工作列入进馆流程,各立档单位需对进馆档案逐件进行鉴定,在电子目录的“信息公开选项”一栏标注“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不公开”,在“控制标识”一项标注“开放”或“控制”,并以红头便签的形式出具档案解密划控与信息公开说明,将其一并移交至区档案馆备案。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的时间节点,区档案馆分两种方式开展档案鉴定划控:2009年以前形成的档案,根据《标准》进行鉴定划控;2009年(含)以后形成的档案依据信息公开选项分别标注“控制标识”,即“主动公开”的文件标注为“开放”,“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的文件标注为“控制”。(摘自《中国档案报》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档案馆】提质增效完成两类档案数字化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行档案馆主体责任,明确“两类档案”数字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确保完成2022年馆藏“两类档案”数字化率100%的目标。明晰方法路径。加强统筹,严格执行《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 31-2017),加强交流,引导数字化外包人员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好数字化质量和加工过程监管;加强验收,邀请滁州市委办公室、天长市档案局等部门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对数字化扫描图像、著录、挂接等严格把关,提出整改要求,并对题名著录等整改问题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两类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确保工作质效。专人专管,严把数字化场所、数字化工作人员、档案出入库、数字化工作设备管理及数字化保密管理,确保数字化工作安全高效开展。守住安全底线。强化底线思维,开展数字化人员保密培训,签订保密协议,筑牢安全防线,把档案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抓实抓牢。(摘自安徽档案信息网)

【河南省漯河市档案馆】 馆藏资源深耕细作 利用服务提质增效服务中心大局。漯河市档案馆牢牢锚定“国之大者”,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找准服务全市中心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精准发力、主动发声。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市档案馆充分发挥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档案资源保管保护和开发利用作为全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为市委组织部筹建部史部风展馆、市委宣传部筹建家风馆、市公安局筹建警史馆、市委外事办筹备全市首届“讲好漯河故事”英语大赛等提供档案资料,为市委办推出的《档案见证漯河红色记忆》系列微视频提供档案资料参考,推动上述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提升利用质效。市档案馆用心做好查档利用工作,全力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查档服务。推行干部群众一样热情、单位个人一样欢迎、生人熟人一样和气、忙时闲时一样周到、查阅咨询一样细致、来人来函一样处理、人在人走一样答复的“七个一”服务承诺,最大限度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在学历认证查档高峰期间,市档案馆及时增补查档接待力量,主动延长查档服务时间,确保每一位利用者都能完成学历认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市档案馆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查档利用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现场电话相补充、定点传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提高档案查阅利用效率。挖掘馆藏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精品意识,从整合专题数据库、运用新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全力提供帮助,努力提高史料筛选速度,缩短查档等待时间,切实为史志编修工作排忧解难。市档案馆先后为《漯河年鉴》《中原银行漯河分行行史》《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志》以及《点亮中国》(河南篇)中漯河部分的编修提供了大量珍贵档案,并为市交通运输局建设交通展馆等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料。(摘自《中国档案报》

安徽省马鞍山市档案馆】运用信息技术 为档案工作提质赋能在档案接收上提质赋能。按照“增量电子化”的要求,运用政务网马鞍山市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平台,实现市直部门单位电子档案在线接收全覆盖,目前在线接收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13.8万件进馆,位列全省前列,实现进馆单位档案整理平台化。在档案管理上提质赋能。运用局域网馆藏资源管理系统和全景虚拟库房管理系统对数字档案进行有序管理,根据业务需求按照权限开展档案数据接收、著录、编目、修改等工作。运用档案资源管理中心楼宇自控系统,对库房进行温湿度检测、安全监控和防盗报警,实现档案库房安全管理智能化。在档案保存上提质赋能。运用局域网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系统,建立了覆盖全部馆藏档案和图书资料的目录数据库,目前数据库容量达253.8万条,数字档案资源总量约为13.5TB。配置备份一体机对数据库和文件在线备份,利用离线存储设备对重要电子档案进行异地备份,实现档案数据存储安全化。在档案利用上提质赋能。以数字档案一体化平台为基础,建立由进馆单位初审后提交档案馆复审、终审的部门联合鉴定工作机制,目前已对16万件馆藏到期档案鉴定开放,开放率达20%。运用电子阅览室系统查阅电子档案,提升为民服务效能,2022年为群众提供电子档案3371人次、31763卷(件),为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电子档案7000多卷(件),其中民生档案查询利用占90%以上。(摘自安徽档案信息网)

【河南省漯河市档案馆】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市档案馆高度重视重大活动档案工作,将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征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分工,确保此项工作任务有效开展、层层落实。为满足照片、音视频采集需要,市档案馆招录专业人员专门负责重大活动照片的征集和整理工作,并配备单反相机、无人机、录像机、录音笔等设备,为重大活动档案完整规范归集奠定坚实基础。主动对接。市档案馆主动与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等部门沟通对接,选派业务骨干进驻,明确重大活动、重特大事件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指导业务人员规范做好重大活动形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与市新闻媒体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及时了解重大活动信息,积极协调重大活动的主办、承办单位,跟踪拍摄每年市委全会、市两会、食博会、重要体育赛事等,确保工作高效推进。(摘自《中国档案报》

【江西省南昌市档案馆】稳步推进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南昌市档案馆高度重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档案开放审核领导小组,市档案馆鉴定利用科具体抓落实,各科室协作配合,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健全体制机制。新修订的档案法和《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公布施行后,市档案馆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南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方案》《南昌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适用规则(试行)》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细化完善划控标准,确保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合法合规、合理有序。加大开放力度。档案开放期限由30年调整为25年后,为加快档案开放步伐,市档案馆采购了档案智能开放审核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OCR识别技术智能分析档案的题名、责任者和全文内容等要素,并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划控标准,提出检测结果和划控理由供审核员参考,实现了电子档案的线上审核,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形成工作合力。市档案馆采取三审复核制,即由档案智能开放审核系统进行一审,鉴定利用科结合系统审核意见进行二审的初审,初审后提交档案开放审核领导小组成员逐件进行复审,并由立档单位对二审结果进行三审。三审复核制实现了智能与人工的结合,形成了市档案馆与立档单位的工作合力,提高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质量。(摘自《中国档案报》

河南省漯河市档案馆】推进红色档案征集工作积极开展走访征集。市档案馆成立征集小组,先后深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烈士陵园、县(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单位,走访收集各类红色史料,目前已征集到漯河籍革命烈士文书类红色档案52件、电子照片313张。在此基础上,市档案馆建立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将电子档案赠送移交单位,共享征集成果,并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红色档案工作新格局。强化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利用网络、新媒体面向社会发布公告,开展红色档案资料专项征集活动。依托红色档案资源,市档案馆抓住国际档案日宣传契机,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档案见证漯河红色记忆》《红色档案讲党史》系列微视频,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编辑出版《漯河革命历史档案选编》,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摘自《中国档案报》

【江西省景德镇市档案馆】“点单式”服务助力企业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调研。根据方案部署,工作组将深入服务点企业开展调研,针对企业发展规模、档案管理现状和实际需求制订服务计划,对档案管理规范成熟的企业,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对基础好、档案管理不太规范的企业,加强指导服务,逐步提升其档案管理水平;对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无序型企业,强化宣传引导,帮助企业逐步规范档案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工作组将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企业人员档案业务水平。结合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创评工作,打造一批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级单位,以点带面,引导企业走上档案规范化管理轨道。提升服务能力。下一步,景德镇市将建立健全科技攻关、产品研制、建设项目等档案利用服务机制,深挖企业档案资源,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精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企业档案工作新格局。(摘自《中国档案报》

【山东省滕州市档案馆】创新档案服务模式 高效助力乡村振兴制定实施方案。滕州市档案馆以推进乡村振兴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为起点,成立乡村振兴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召开全市档案工作暨乡村振兴档案工作动员会,组建乡村振兴档案管理网络,并下发《滕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通知》等。开展教育培训为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市档案馆对档案人员进行轮训,鼓励支持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滕州市档案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完善评价体系。与市档案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全市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评价工作的通知》,不断完善基层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评价体系,引导各镇街、村居档案室参与到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中来,以测评促进管理,推动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目前,全市镇街建档率达100%。(摘自《中国档案报》

【江苏省靖江市档案馆】“档案业务在线监督指导”功能上线试运行充分利用数字档案室建设成果在数字档案室管理系统中嵌入网络课堂、在线交流、业务指导和年检评价等功能,实现对各立档单位档案整理、移交进馆、全宗卷管理等业务工作的监督指导。“档案业务在线监督指导”功能上线试运行次日,即有5家立档单位提交近4000条归档文件目录。下一步,市档案馆将不断完善系统功能,推动在线监督指导融入档案工作收管存用全过程,最大限度提升工作实效。(摘自《中国档案报》

【湖北省随州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全面推进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做好调查摸底。市档案局、市档案馆出台关于做好全市红色档案资源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从调查摸底范围、具体内容、任务时间、组织保障、责任分工、报送条件、保护利用、存放地点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力求全面准确掌握全市红色档案资源底数和保管情况。发布征集公告。在媒体上发布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公告,并制作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宣传文创产品,拟于国际档案日期间在城中心公园、大型社区、大学及政务服务中心等地点发放。加大征集力度。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进一步扩大征集范围,赴武汉征集到一批解放战争时期随州红色档案资料,均为1948年至1949年间中原局、江汉区委、江汉行署、江汉军区、洪山县委转发及印发的文件,以及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发行的边币和中州币,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摘自《中国档案报》 

【陕西省宝鸡市】委常委会会议要求 健全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机制落实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机制.市档案局要认真谋划和推动全市档案工作,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全力配合,认真落实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重特大事件档案收集工作,并建好专门档案数据库。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效。市档案馆要优化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实现重特大事件档案跨县(区)、跨部门、跨层级查询利用,优化档案查询利用流程,提升重特大事件档案利用效能,更好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摘自《中国档案报》

【福建省福安市档案馆】 联合开展“读历史档案 创五福新城”系列宣传暨“校馆合作”项目化体验活动开展档案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档案馆,实地体验档案保管、查阅利用、数字化加工等工作,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小学生的档案意识召开档案答疑会由档案工作人员逐一解答学生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档案知识竞赛通过“前仆后继”必答题、“趋利避害”随机题、“百团大战”抢答题等环节,将档案知识与趣味竞赛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档案知识储备举办成果汇报课引导学生以幻灯片、手抄报、展板等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分享、展示研学成果。(摘自《中国档案报》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档案馆】探索建立档案共享利用新机制  “四色法”让档案审核更高效服务更便捷。四色法”,即根据档案内容、类型和机要程度,分别以红、橙、黄、绿四色代表密级敏感文件、行政履职文件、涉民档案、可公开现行文件等,并区别共享利用等级,将模糊主观的审核界限变为精准易懂的规范。健全工作机制。区档案局、区档案馆研究制定《海曙区档案服务利用协同审核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积极探索档案服务利用协同审核、分色分级明确利用权限的档案工作机制,并将档案划分为四色8个级别。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实施《办法》,全区各单位将“四色法”纳入本单位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指导四色分级审核工作的具体开展,切实履行好复审责任,共同完成档案四色分级审核工作。在推行“四色法”的过程中,区档案馆广泛征求档案专家、各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审核细则,努力让分级分色界限更加明确,加快档案开放审核速度,提高档案进馆效率。科学划分等级。针对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中存在的档案工作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开放审核主观性较强、主体责任落实滞后等问题,“四色法”规定,档案形成单位在文件形成或归档时,应根据文件内容、类型和机要程度,参考四色八级划分标准,科学合理划分审核服务利用等级,并赋予档案红、橙、黄、绿4种不同颜色和级别的标签。同时,经过初审、复审确定档案分级分色标签,形成年度档案服务利用协同审核清册,确定档案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利用权限。在档案进馆时,档案形成单位对进馆档案的颜色等级划分进行确认,并向区档案馆报送进馆档案服务利用协同审核清册和开放预审核清册。档案形成满25年后,由区档案馆会同档案形成单位,在档案进馆开放预审核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到期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提升利用效率区档案馆将“四色法”与数字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标签化的方式为档案服务利用提供机器辅助。如,设定共享利用关键词汇表和敏感语义,形成民生档案标签。此外,区档案馆还为各单位建立“专有四色词库”,打造面向多种需求的档案数据化资源库,实现档案服务利用协同审核全流程网上办。 以往,社会公众在利用档案时需要人工层层审批,手续烦琐,档案利用效率低下。如今,区档案馆以四色区别档案共享利用等级、确定档案服务利用权限,让档案从产生便开始发挥作用。如,对于黄色标签的档案,进馆前,各机关单位持单位介绍信或利用者(权利人)持本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可查询利用;进馆后,经档案形成单位授权同意,各机关单位持单位介绍信或利用者(权利人)持本人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可查询利用。(摘自《中国档案报》

【浙江省安吉市档案馆】强化生态文明专项档案建设强化协同联动。县档案部门提议扩大档案归集范围,与县生态文明办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项档案工作小组,建强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档案工作有序推进提升利用质效。建立生态文明专项档案专题库,系统性归集管理,提高日常检索利用效率;发挥“安吉履痕档案陈列展”作用,生动展示2001年以来安吉确定“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至今走出的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道路强化队伍建设。组建以档案局(馆)长任组长的监督检查队伍,对所有生态文明档案涉及单位进行常态化检查;将生态文明档案作为重点考核内容,确保专项档案工作始终处于重要位置。(摘自《中国档案报》

山东潍坊档案馆】打造特色档案资源库 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家谱资源体系。山东省潍坊市档案馆依托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家谱文献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家谱为基础,初步搭建起覆盖范围广泛的家谱资源体系。强化家谱挖掘征集对馆藏家谱的姓氏、数量、版本、年代及所属地等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共梳理出128个版本36个姓氏245册的登记明细;开展县(市)区馆藏家谱档案资料调查摸底,初步梳理确定县(市)区可复制共享的家谱834册;制发“潍坊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常年征集家(族)谱”公告,今年上半年征集和接受社会捐赠家谱50多册,电子版家谱179册。开展家谱复制共享明确复制共享范围,凡是各县(市)区档案馆馆藏的,隶属于潍坊区域内的各个年代、各种版本、各个姓氏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家谱都列入复制共享范围;制定《家谱数字化复制共享工作方案》,据此统一安排市档案馆有关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逐一进驻各县(市)区档案馆,现场开展数字化复制工作。加快家谱专题数据库建设对征集进馆的家谱数据进行全面鉴定,对不符合数据库挂接要求的数据进行修整、剔除或重新采集;在综合档案馆管理系统内建立家谱专题目录,方便检索和利用;建立家谱原文数据库,规范原文数据格式,做好数字资源质量管控;建立高质量全文检索库,及时精准提供家谱查询利用,充分实现家谱资源的价值(摘自《中国档案报》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坚持创新驱动  统筹四个体系  加快战略转型 努力推动全县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体制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县档案整理及档案数字化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制定涡阳县档案馆档案整理及档案数字化业务规范》《涡阳县档案服务外包监管实施细则(试行)》《档案整理及档案数字化工作方案》全县各立档单位负责档案收集工作;县档案馆负责全县档案整理和档案数字化工作,统筹使用全县档案整理和档案数字化经费。县档案局制定档案工作督查计划,并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督查计划之中,认真组织实施。统筹四个体系。建立档案治理新体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安排部署档案工作重点任务、研究审定档案工作重要文件、协调解决档案工作重大问题;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发改委等县直各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培育档案资源新体系。涡阳县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档案主管部门督查指导、县直单位和镇(街道、开发区)逐年收集、县档案馆集中整理、立档单位逐年向县档案馆移交”的档案资源建设新体系。强化档案利用新体系。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民生档案,优先进行了整理和数字化;潜心编写具有实效性、专业性、实用性、有特色的档案信息资源编研成果。构建档案安全新体系。县档案馆、县直各单位均同步加强了档案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全面加强档案数字化服务外包项目的场所、人员、计算机及信息设备和存储介质等管理;县档案局、县档案馆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档案服务承包方开展消防知识、存储知识、安全保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项培训。加快战略转型。涡阳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达97.10%。计划到2025年,基本完成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县直单位存量档案的档案数字化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各镇(街道、开发区)、县直各单位每一年度新增的档案,在立档单位认真清查收集的基础上,由县档案馆次年集中开展档案整理和档案数字化,实行一年一清。(摘自安徽省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议)

六安金寨县档案馆】开发红色档案资源 助力红色基因传承。推进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极挖掘散存于社会各界的红色档案资料,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大红色档案资源征集力度,扩大收集范围、领域和途径。同时,加大老一辈革命者口述档案的征集力度,探索建立口述档案资料库。此外,持续征集革命历史档案、老红军档案、老将军档案、革命烈士档案、历史名人档案、地方珍贵史料等,并采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对红色图片、纪录片、音像档案等进行整合,建立红色档案数据库。深度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内涵。通过借助外力等多种方式积聚人才,提升红色档案编研水平,深入挖掘红色档案精神价值,讲好红色档案故事。以清明节、国际档案日、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举办各类主题的红色档案、文献、实物等展览,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课堂“搬进”档案馆。加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宣传。借助数字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推进红色档案开发成果全方位宣传,让红色档案活起来。创新宣讲形式,有报告式、问答式、展览式、互动式宣讲,且重在基层社区和乡村一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宣讲“红色”。2023年4月,会同县政府办公室联合编写《金寨概览》地情书籍,全方位宣传推介红色金寨。加速红色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快红色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红色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红色档案“走出”档案馆。充分利用《金寨党史方志档案网》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通过开设红色档案故事专栏、红色档案节目等,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人民群众。(摘自安徽档案信息网)

标签:
关联信息